浙江省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官方网站
共青团浙江省委主管

探索市场化运作,让见习基地发挥最大效用

发布日期: 2011-02-16

在帮助青年就业创业的工作中,团浙江省委把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全力推进。在此过程中,浙江团组织大胆引入社会化、市场化的运作模式,力图让见习基地发挥出最大效用。

让企业和青年有效对接

“实习是家里人帮助找的,几乎没什么事情可做,无所事事。”“以前在别的软件公司实习,是外企,每天就是完成任务。”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两名大四学生这样描述他们的实习状态,尽管经历不同,说起这样的实习,两名同学表示很无奈。

另一方面,热情满满的企业到大学去宣讲也并不容易,尤其是非知名企业进校园,带着岗位却招不到人。

2009年,团杭州市委召开几次关于大学生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的交流会,会议反映的情况并不乐观:大学生参加见习的意愿并不强烈,宣传效果不理想、整体氛围不浓、跟踪服务不到位等。

“主要原因是信息不对称。”负责这一工作的团杭州市委青创部副部长武长虹表示。

于是,团杭州市委牵头,把能提供就业岗位的企业组织起来,走进高校,开展“见习求职大练兵”,进行基地企业宣讲、见习政策咨询、面试、签约等为一体的“一站式”对接。

浙江搜道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总裁陈晓华感受到前后明显的差异。

搜道公司是一个初创的企业,创业之初,需要招聘一些实习生,进行人力资源的储备。“当时我们自己去学校找,面试了200多人,找到12个实习生,公司都想留下来,结果都被挖走了。”陈晓华说。

后来,搜道公司通过企业所在的杭州北部软件园联系到了团杭州市委,成为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后来又参加了到大学宣讲的活动。现在搜道公司有22名实习生,“大多数都是宣讲后跟过来的,团组织推动的事情,学生不怀疑。现在有大量的学生可供筛选,比最初的200多名翻了四五倍。”陈晓华说。

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学生徐晓明是被老师推荐到搜道公司实习的。“以前的实习跟工作衔接不紧密,而这次实习是公司带着招聘岗位来面试的。”徐晓明说。

至今,团杭州市委已经组织26家基地企业走进高校,直接签约人数达450人。

除此之外,团杭州市委还通过媒体公开对接,与当地媒体合作开设“见习自荐台”,制作并免费发放“见习创业导航图”5万册;建立“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网站平台,大学生可以从网站上寻找见习岗位并提出申请,由属地团组织和企业定期举行面试对接;开展名企校园行、模拟面试招聘会、励志宣讲等。

在岗位对接前,团杭州市委严格签订见习合同,要求见习青年作出信用承诺,建立信用档案,同时,对见习基地的企业进行定期考察、回访,并且组建“见习导师团”,手把手帮扶大学生。

武长虹介绍说,现在,杭州市政府已经把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纳入政府扶持青年就业创业的政策范畴,对符合杭州市见习训练基地补贴标准的共青团见习基地、见习人员,给予相应的补贴。

突破市场化运作的专业瓶颈

浙江的团干部发现,推进大学生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工作中,遵循市场机制和社会公益活动的基本规则,是提高对接率的重要途径,但是,共青团组织人手不足、资源不足、专业知识匮乏成了首要困难。

在杭州、宁波等地,团组织尝试引入社会中介机构,专业化运作大学生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的对接工作。

浙江中聘(集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浙江省的一家重点服务外包企业。这家公司所属的258人才基地,现在已成为宁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分部。

“大学生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引入这样的公司做对接工作,比我们要专业,可以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团宁波市委城区部副部长胡宗伟对开始推进见习基地工作时的窘境记忆犹新,“以前在体育馆、大型市民广场搞见习基地的对接招聘,仅场地费就要3万元,见习基地必须探索市场化运作。”

在258人才基地,记者看到3个专业的招聘场地,面积近4000平方米,还有3个职业见习咨询室。同时,团宁波市委与中聘集团合作开发了一个见习网络平台,260万的注册用户和24万人次的日均访问量,是原来团市委的网站望尘莫及的。如此一来,不仅降低了成本,也扩大了覆盖面。

“在此之前的见习基地工作经验告诉我们,青年见习结构性差异大。一方面是因为见习对接的次数不够频繁,另一方面是因为提供的见习产品无法满足青年多样化的需求。”胡宗伟介绍说,见习基地258分部成立后,一方面,推出网上对接、每周的小型对接会、每月的大型职业见习巡讲招聘对接会等;另一方面,通过258人才基地,已运作成功20多家企业成为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目前,团宁波市委已经在20多个行业系统建立415个基地,共提供见习岗位10925个。

与团宁波市委相类似,团杭州市委则引入浙江省对外服务公司这一人力资源中介机构推进大学生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工作。浙江省对外服务公司副总经理戚燕说,单纯向企业推荐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的难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给企业适合的人才,需要“对症下药”式的职前培训。

这种专业的职前培训从满足企业需求入手,给团组织与中介机构的合作提供了新思路。作为首批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截至2009年年底,浙江省对外服务公司号召50家企业参与大学生见习活动,成功组织见习500余人次,正式转岗160余人。2010年上半年,成功组织见习350余人次,正式留用110余人。

确保见习基地的公益性质

进行市场化运作后,如何保证见习基地的公益性质?这是团组织必须面临的问题。

在258基地分部成立之前,团宁波市委就与中聘集团签订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参与见习项目合作的一切行为必须以服务企业发展和青年就业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见习合作作为一项长期的公益行为。团宁波市委还会每年对此评估一次。

对于中聘集团来说,“以前单个的企业想进入高校开招聘会,是不容易的,而通过团市委,进入高校会比较顺利。”该公司资深招聘顾问张浩说,换句话说,对于企业来说,通过中聘集团就可以顺利地进入高校招聘,而且如果加入就业创业见习基地,中聘集团还会给予相应的服务优惠,以达到多方共赢的理想结果。

在与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对接前,浙江省对外服务公司会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职前培训,因此,“一到见习基地,大学生就能马上进入状态,企业的满意度在88%以上。”戚燕介绍说,这种服务很受客户企业的欢迎,也提升了公司的美誉度。

戚燕认为,这种前置培训是对客户的回馈,最终受益的是企业,因此,“对于潜在的客户也是有说服力的。”

让见习基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应届毕业生杨勇目前在民泰银行宁波分行见习,这家银行也有一个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前3个月,杨勇由师傅带着实习,此后,将进入鄞州青年创业园。

杨勇将来的工作,一方面是在创业园推广民泰银行的业务,另一方面则是为园内的创业青年提供贷款咨询等服务。以后,杨勇将成为创业园中即将成立的小额贷款公司的员工。

这是团宁波市委将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项目化运作的一个典型实例,也是团浙江省委“见习-就业-创业递进式、一体化服务”理念的体现。

杭州绿盛集团是杭州的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之一,其董事长林东是杭州大学生见习导师。他在“一对一”提供经验和技术指导的同时,专门为见习大学生设计创业项目,为见习大学生提供创业机会,也为自己公司的扩张发展储备了一大批人才。

事实上,团浙江省委提出这一理念,就是为了增强见习岗位与青年就业创业的匹配度。

为此,团杭州市委、团宁波市委都提出,对于见习期满、有创业意愿的青年,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为他们提供小额担保贷款、贴息贷款、入股合作等创业服务。

在宁波,共有1801名青年通过见习实现就业,19人见习后进行创业。在杭州,通过创业项目交易会、创投对接会等形式,团组织已争取到创业导师、创投公司为创业大学生投入资金3114.8万元,银行为创业大学生贷款2.3亿元,政府为348家大学生创业企业无偿提供创业资金资助1178万元。

此外,团杭州市委还与民营资本投资公司合作建立创业基地、创业俱乐部孵化基地,目前已有500多个大学生创业项目(企业)免费入驻。

今年,浙江省新增见习基地1568个,新增岗位24037个,实现岗位对接16821人,通过见习实现就业7135人,岗位对接率近70%。

团浙江省委书记周柳军说,见习是帮助青年实现就业创业的一次华丽彩排,团省委将继续为见习基地建设、对接和政策落实等提供制度性的支持和保障,把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打造成深化浙江青年创业创新行动的有效载体。

友情链接:
共青团浙江省委主管 浙江省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主办 浙江都市网协办
浙江省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联系地址:杭州市文二路188号省团校西楼    邮政编码:310012
联系电话:0571-87063829    传真:0571-87063829    电子邮箱:cyzjds@126.com